政策解读第四篇:从仲裁排名前五,看未来劳动者诉求
近年来劳动纠纷案件持续上升,主要原因是新时代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,而信息的来源渠道众多。用人单位是否违反法律规定,员工比企业更加清楚。
搜索词的热度反映出劳动者的关注度,往往劳动者最关注的问题,也是产生争议最多的问题。
从海量劳动争议案件中,我们解析出了劳动纠纷案件量排名前五的纠纷类型,帮助企业了解劳动者诉求,提前做好企业风险防范预案。
01.追索劳动报酬纠纷
劳动报酬是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,任何企业文化、个人发展或是人文关怀,都没有劳动报酬来得直接。
“拖欠工资”每年都会成为热点,每年都有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出台,但关于劳动报酬的争议案件还是不计其数。
这些案件中,由于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约定,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和加班工资,因此自然只有败诉的结果。
02.劳动合同纠纷
单位不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,劳动者要求二倍工资补偿;
违法约定试用期,劳动者要求补偿;
签订“自愿放弃社保协议”后要求补缴社保;
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合同内容,岗位、地点、薪酬等;
违反法律、有损职工权益的制度规定等;
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纠纷情形非常多,社保、劳动报酬、工伤、加班工资、年休假等,几乎全部都与劳动合同有关。
03.确认劳动关系纠纷
认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是否存在,不仅应审查其主体是否合格、是否有书面的劳动合同。
关键还应审查当事人之间是否符合劳动关系的实质要件,是否发生实际用工、劳动者是否提供有偿劳动并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等。
职工在工作中受伤,治疗、工伤认定、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赔偿过程中,都会伴随劳动纠纷发生。
单位未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,职工的工伤待遇损失将全部由单位承担,并且工伤待遇赔偿数额一般比较大。
实际上因为工作而受伤的情形非常多,大多数情况下纠纷的发生,是因为双方对于是否为工伤有争议,单位认为不属于工伤,而劳动者认为是工伤。
05.经济补偿金纠纷
用人单位存在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、违反合同约定未提供劳动条件、未购买社保、导致劳动合同无效、规章制度不合法、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,员工提出离职的;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; 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; 劳动者不胜任工作,解除劳动合同的;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无法胜任工作的; 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; 劳动合同到期单位决定不续签合同的; 用人单位宣告破产、吊销营业执照、责令关闭决定提前解散的。
签订劳动合同、缴纳社保、合理的人事制度……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,是劳动者的底层核心诉求。
企业应当查缺补漏,在纠纷来临前完成人事管理/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预案。
借助专业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,可以在成本与风险之间做好平衡方案,更好地帮助企业免除风险隐患。